放慢減花的南音 (08/10/2021)

加花、減花、加快、放慢,是傳統樂曲常見的變奏手法。一般來說,加快便會減花,而放慢總是伴隨著加花,亦即所謂「放慢加花」;又或要炫技的話,更可在加快時再加花。總之傳統樂曲裡總是有給後人發揮創意和技藝的機會。

《廣東畫廣東話‧說唱解畫》之第二回〈蘇六朋《羅浮山市圖》的地道風情〉中的南音取的是放慢、減花之法。首先,前奏起得比一般慢板南音要慢,而且只取南音過門的幾個骨幹音「尺、六、工、合」,至中段描寫畫中人物活動時,方轉為中板,即曲詞之板式密了一倍,但速度不變。隨後自然而然地略為加快,並極節制地加花。使音樂由慢到快、疏到密都是漸進的,從而配襯蘇六朋的《羅浮山市圖》由上而下從幽靜的山峰漸漸轉到生動的人物活動之佈局。

【更多放慢減花的南音曲目】

【相關影片】

HKU MUSE 港大繆思樂季 「薄暮樂敘」示範講座: 「一才鑼鼓的南音」(影片版)

以粵曲曲式(如梆子、二黄)、以及傳統粵語說唱(如南音、板眼)為例,解構其「原始碼」,說明毋須主動的作曲或作詞者,卻仍可源源不絕衍生新曲以至新曲式的原理。